查看原文
其他

老大就是老大!粮食危机来了,聪明的广东人是这样端饭碗的

边城蝴蝶梦 码头青年 2022-07-09


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,时代突然急剧变脸。

 

先是俄乌战争,然后中国多地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奥密克戎攻击,近来粮食问题关注度又明显提高。


粮食问题不比其他,人是铁饭是钢,一天不吃饿得慌。农业是第一产业,是绝对的压舱石,忽视农业和粮食问题,是要出大事的。


饿肚子问题,不得不防,也必须要防。在这个魔幻时代,一切皆有可能,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。


乌克兰和俄罗斯,都是粮食生产和出口的大国。受战争影响,两国的粮食出口都大受影响。乌克兰是世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,也是玉米、大麦和葵花籽的前三大出口国。乌克兰境内战火连天,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再具备种植条件。路透社称,乌克兰农业部4月中旬称,乌农民今年已经播种了250万公顷的春季作物,是预期面积的20%。


乌克兰农工综合体信息专业机构此前发布消息称,乌克兰今年可能错过约40%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,如果每公顷损失产量30%,总产量可能会下降约60%。


如果俄罗斯控制或封锁了乌克兰的港口,那么乌克兰将难以出口粮食。而俄罗斯也受到了国际制裁,粮食出口受到很大影响。


乌克兰农民身着防弹衣准备春耕。


联合国警告,随着乌克兰春耕受阻和粮食贸易中断,已经创纪录的粮价可能再暴涨22%,这将对世界粮食贸易和安全体系产生深远影响。

 

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比斯利表示,“严重饥饿正在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,全球形势正在持续恶化。冲突、气候危机、新冠疫情和飙升的食品与燃料价格已经酝酿了一场完美风暴,而后来暴发的乌克兰战争更是雪上加霜。几十个国家的数亿人被逼到饥饿深渊的边缘。我们迫切需要紧急资金来把他们拉回来,扭转这场全球危机,否则就太晚了。”


世界粮食问题,除了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,还因美国“千年一遇”的干旱而雪上加霜。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,耕地面积为当今世界第一。2021年,美国粮食出口总量占世界粮食出口的10%,排名全球第一。

 

目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疫情。似乎无处不在的病毒,让人们的交流受阻,同时带来了某些地方的食物短缺。

 

封控中的上海人对食物前所未有的渴求,通过社交媒体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,也唤起了很多人的饥饿记忆。

  

此时此刻,相信很多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体会到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。


  

中国人短期内不用担心饿肚子


当然,中国暂时不用担心没粮食吃。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,中国囤积的主要粮食已经超过全球库存量的50%以上,其中玉米库存占全球的69%,大米占60%,小麦也达到51%,不仅库存量全球第一,而且储备速度仍在增加。



最近一些外媒甚至认为中国因为“提前预知”俄乌战争的发生,扩充粮食储备,导致全球粮价上涨。他们呼吁中国开仓投放20%储备粮,以拯救欧洲市场。

 

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,也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。2021年,我国累计进口了1.6亿吨粮食。过去五年,中国大豆,玉米,小麦的进口额猛增至两倍到12倍不等。

 

吃不完的,都囤起来。

 

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,中国的储备粮按照每人每天吃掉一公斤算,够吃一年零九个月,再加上三个月左右的地方性粮食储备,哪怕突然颗粒无收,也够吃整整两年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。


 

所以,中国人短期内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。当然,如果是因为一些愚蠢的原因,那又另当别论。

 

目前,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,冲突与动荡可能是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。世界越来越糟糕,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。但是,越是困难时候,越需要创新。创新做法 ,创新观念,在看似最不可能的领域创新。

 

农业虽然号称第一产业,但长期以来,它并不怎么受重视。不过,这种局面正在改变。

 

3月的全国两会上,决策层指出:

 

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,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,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,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。要未雨绸缪,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,始终坚持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。

 

4月1日的《求是》杂志又发出强音:要坚持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。


这些表态,绝不是无的放矢。


 

广东推进预制菜产业力度空前


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,广东的二三产业非常发达,但它也没有忽视农业。


2022年一季度,广东省进出口农产品总值675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占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14.2%,排名全国首位。其中,出口206.2亿元,增长44.7%;进口468.8亿元,增长0.4%。


今年的一季度,可能是中国几十年来最难的一个季度,广东农产品出口却能逆势增长44.7%,这背后是广东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。在端好中国饭碗上,广东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
这些年来,广东不动声色在农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。几千年的农业怎么创新?广东的做法是将农业工业化、信息化和数字化。

 

3月中上旬,在广东徐闻县,一个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县,掀起了一股直播热潮。当地邀请了全国各地100名网红,在田间地头,手把手教农民直播卖菠萝。徐闻的志向是将农业数字化,成为中国直播第一县。当手机成了新农具、直播成了新农活,农业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。

 


徐闻很快就尝到了甜头。农民掌握了直播技术后,又进行了产业创新,推出了鲜切菠萝,目前当地小菠萝价格较往年增长40%以上。至四月下旬,徐闻菠萝已经销出六成左右,达到销售高峰期,预计五月底完成全部销售任务。

 

这个成绩来之不易。须知,这段时间,全国各地疫情此起彼伏,在物流频频受阻的时候,还能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,可见农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威力和潜力。

 

徐闻通过直播卖菠萝,打造中国直播第一县,从头到尾都是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进行的。

 

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脱胎于工业,而农业和工业之间,则有着天然的鸿沟。但是,徐闻要做的是中国农业第一直播县,是农业领域,而不是服务业领域。这种技术跨度和敢于尝试的勇气,体现了思想的跨度和高度,更体现了广东人的创新意识。

 

3月25日,广东省政府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

这个规格高、力度大的政策,几乎涵盖了预制菜产业链的所有环节。如果不是名字中有“预制菜”三个字,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广东在搞高科技行业的顶层设计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由省政府发文推进预制菜产业,广东是全国第一个。这个文件的意义还在于,它是千百年来,农业工业化的第一个文件。目前看,还没有多少人在这个层面上认识到这个意义的重要性。

 


预制菜指的是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,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,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。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,“预制菜”就是工业化的成品菜,买回家需要食用时只需要加热,就可以享受到口感不输餐厅的美食。

 

如果还不懂什么叫预制菜,可以再举一些更简单的例子:早餐店的麦包、米糕、烧卖是预制菜,潮汕手打牛肉丸是预制菜,烧鸭卤鹅是预制菜,小龙虾球是预制菜,各种方便面也是预制菜。我们在餐厅里点的酸菜鱼、牛蛙、烤鱼、红烧乳鸽、香煎鱼、小牛排、鲍鱼花椒鸡等等,都是预制菜。

 

预制菜是农产品工业化的结果,通过一道道工序,简化了买菜做饭的方式,解放了双手,节省了大量时间。疫情中,我们的很多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。聚餐少了,但又想念饭店的味道,除了外卖,现在又多了线上购买预制菜的选择。预制菜,可以有效缓解疫情期间吃饭难的问题。


 

发展预制菜产业有利于粮食安全


巨大的需求,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。

 

在广东省吴川市,罗非鱼的塘头价是4元/斤左右,但如果做成烤鱼预制菜,加热即食,同样的农产品,每件却能卖到40元,增收数倍。这样的暴利,现在还有几个行业?即使是巅峰期的房地产业,也没有这么赚钱。

 

做成烤鱼的过程,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。如国联水产的一款热销的风味烤鱼,经过公司大厨的数百次研发调味,最终形成了“椒、麻、鲜、香”的独特风味。这种风味烤鱼是可以标准化批量出品的,不会一条鱼一个味。而标准化,正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。

 


农业工业化带来巨大价值和利润,引得各类社会资本纷纷进入预制菜赛道。

 

根据艾媒咨询数据,2019-2021年,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,年均复合增速为18.94%。东莞证券预计到2026年,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,达到1.07万亿元。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的《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》显示,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。


据京东超市数据显示,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%,日出库数量破百万。

 

预制菜产业之所以这么香,就在于它的前端连着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,中端是食品加工技术、先进机械装备、物流冷链的工业领域,末端连着金融保险与市场消费变革,可以有效串联起一、二、三产整个产业链,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端都能参与其中。

 

农产品向来是物以稀为贵。鲁迅在散文《藤野先生》中,就写到了北方白菜和福建芦荟,南北异地之后身价百倍的故事。


在过去,因为受限于距离和保鲜,农产品的运输半径很小,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。但是有了预制菜产业,农产品的保鲜和运输不再是难题,整个农业就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
 

有了预制菜产业,农产品水产品等,就成了原材料,价格也会高于菜市场上的价格。对农民和养殖户来说,他们也就成了产业链上的工人。预制菜产业越发展,他们的收入会越高。


4月14日,在广东罗非鱼主产地茂名,罗非鱼价格超过6元/斤,当地一位苗企老板在微信朋友圈评价:这几乎是(茂名)罗非鱼历史最好价。5月6日,珠海斗门的收购价,每斤达到了6.7元。据行业反映,近两年来,罗非鱼价格持续高位运行,特别在今年三月初出现过接近6.5元/斤,行业内均称这是“几乎十年来难见的行情”。其中预制菜、脆肉罗非鱼的带动尤其明显。


对餐饮企业而言,使用预制菜还能有效缓解困扰餐饮行业的租金高、人工成本高、食材成本高和毛利润低的“三高一低”难题。

 

预制菜还可以提高农产品水产品等的转化率,降低企业成本。比如一条鱼,如果是自家宰杀,可能只能利用70%;但是如果这条鱼进了工厂,它的利用率能提高到90%以上。再比如说菠萝,如果进了加工厂,不但菠萝肉是好东西,连满是刺的菠萝皮都能变废为宝。发酵后的菠萝皮,可以替代牧草喂牛,并能改善牛的肠道微生物环境,促进牛的早期发育,减少疾病发生,增加牛的体重。

 

在粮食危机日益临近的当下,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,具有极端重要性。

 

在地方政府看来,发展预制菜产业不但能有效拉动GDP,获得产业税收,而且可以让农业和农村获得更大的发展,让农民又多了一个增收的途径。因此,广东多地政府也纷纷介入推动预制菜发展。


政府的介入也缩短了预制菜做大规模的路径。预制菜有较强的重资产属性,前期需要大笔投入,而只有做大做强、发挥规模效应,才能降低成本。政府介入和扶持,恰恰可以有助于重资产企业前期发力,助推产业快速起飞可以实现产业调整。


基于这些原因,广东省政府才会如此高调发布“预制菜十条”。此外,广东湛江和肇庆高要等地还提出要建设“预制菜之都”。


5月8日,肇庆高要还设立了10亿元预制菜产业基金,这也是广东省内首支地方政府发起的预制菜产业基金。

 

举全省之力发展预制菜体现广东远见


广东是中国市场经济发源地。在市场经济的加持下,广东当了三十多年的中国优等生。因此,不管遇到什么事,广东人总是习惯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。只要有市场经济的存在,就不存在饿肚子的可能。


在很多方面,广东总是“先行一步”,广东各方面的改革因此具有全国性意义。广东成功了,就往往成为全国的典范。反之,如果不成功,那么就要寻找新的改革出路。


预防粮食危机,当然要多种粮食多存粮食。广东的做法是,在此基础上,通过发展预制菜产业,串联一二三产,增加农民收入,提高农产品转化率,一举多得。


广东力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,推动农业向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,也是广东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。


对于注重实效的广东人来说,创新从来不是口号。广东的创新,就是体现在一个又一个的“第一”上。从第一个农业直播县,到第一个由省政府出台关于预制菜的文件,再到第一个想到利用发展预制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,广东为什么总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那是因为广东人总能比别人更早看到螃蟹的营养价值,比别人更早知道螃蟹的美味。

 

请网红教农民卖菠萝、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……这些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正是通过一个个小切口的创新,量变带来质变,广东才能始终立在潮头,引领中国经济达三十余年之久。

 

疫情仍在肆虐,全球粮食危机即将袭来,越是危机时分,越需要创新,越需要两条腿走路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,广东最核心的任务,始终是改革创新,为全国作出引领和示范。举全省之力系统化、组织化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,未雨绸缪统筹考虑粮食安全问题,正体现了广东的远见和担当。


今天,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未来如何发展有诸多不确定性。但不管风云如何变幻,只要我们面朝大海、保持开放、重视创新、以人为本,就永远不用担忧粮食和蔬菜,永远都是一个幸福的人。






往期回顾

“上海第一名嘴”要以跳楼抵抗上门消杀
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为何能让我热泪盈眶
媒体的普遍凋敝,让广州的春天分外动人
史上最爆文章《上海人的忍耐已到极限》死而复活
郎咸平母亲上海过世,该指责的仅仅是官僚主义吗
上海不妨发钱鼓励感染者出国隔离旅游
致上海:无论任何情况,父母和孩子都不能被分开
不走回头路的上海能否试点抗疫新模式
民航圈崩溃了
一场深刻变革正从中国大陆最南端发轫
两个“无赖记者”和徐州“黑色漩涡”
目睹了丰县事件,一个上海女孩决定醒过来
最富争议的校长被免职
乞讨家庭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
听于幼军谈邓小平的遗产




点个「在看」,不怕走散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